林焱文字 Zen Lin Yan Studio
202203009055( 003357694-X )
分享马来西亚各类艺术人资讯,音乐人,写作人,小说家,画家,漫画家,手作人与艺术活动等等。
首页 大马艺术活动 原创音乐人 原创文字 手做人推荐

峻玱
本地新进作词人
Post on : 12 Jan 2024 | By : 林焱老师
“ 这是一趟生命的旅行,只有向前移 ,没有后退之意 ”
峻玱
歌词作品

歌词故事框架
阿公的妻子是童养媳,当初有了第一个孩子之后,家里就面临了经济问题,为了生计,听好友说南洋是赚钱的好地方,在还未搞清楚南洋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,就留下妻儿,自己一个人带着简单的行李乘船南下,带着理想一路乘风破浪,漂洋过海到马来亚。阿公在朋友的关照下,找到了一份工。刚开始的时候,人生地不熟,语言也不通。工作了几个月后,不时会想念家乡的妻儿,多次萌生想要回中国的念头,奈何生活上的困境,唯有妥协,留在马来亚继续努力工作。阿公也决定在辛勤工作之余,尝试与马来亚当地的马来人互动交流,因此学会简单的马来语。当阿公习惯了这边的生活,觉得在马来亚可以长期住下去,在马来亚买地起屋子,同时他也存到了一笔钱,便寄了信和钱,让妻子带着儿子来马来亚定居。不同肤色的友族同胞,在马来亚的土地上一起开心地生活,阿公也常常跟邻居在 kopitiam 一起喝茶,吃各族的传统食物。后来也生了好几个孩子,从此在马来亚开枝散叶了。
歌词注解
描述一位即将要离开本来的住处——福建,到南洋寻找生活的人。轮船一边鸣笛,一边向着浩瀚大海启航,远眺着茫茫大海,主人翁手上的票根随风飘走,自己也随着波浪而下南洋。借用诗人徐志摩的“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”,显示主人翁其实心里不是很情愿离开自己的家。因为家里穷,无奈地要背井离乡到南洋重新开始,回头一看,旧时的生长之地,已成故乡。在海上漂泊的主人翁,下南洋路茫茫,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是怎么样,心里只能期盼在故乡的妻儿安康。C1 开句,配合船在海上航行,用了“万里江”和“千重浪”,“万里”和“千层”显示这一趟下南洋的路并不容易,经历了波涛汹涌和长途跋涉,多少会有慌张和恐惧的心情。华人的传统文化在遇到困难都会祈求上天保佑,赐予能量来度过难关。这里也使用了“妈祖”二字,传说中是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,因此主人翁也求妈祖保佑,希望能够跟还在家乡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团聚。Datuk 公是东南亚民间信仰的神祗,是一个混合前伊斯兰时期的马来祖灵崇拜、伊斯兰苏非主义和华人民俗信仰的神祗。土地神即管理一方的社神。主人翁在船上经过了几十天才在南洋上岸,虽然找到工作,但是刚开始的生活不容易,所以向神明祈求 kocek (马来话=口袋)不要空(福建话 kang),与 C2 的 getah banyak (很多橡胶)形成一种语言上的差异和文化冲击,也是主人翁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种植橡胶赚更多的钱。此外,主人翁也希望有自己的田地,以便安家,办事也得心应手,不用看人脸色。
在南洋也有一段日子后,主人翁开始想念起自己的妻子,夜晚,主人翁望向天空,看到繁星满天,每一颗闪耀的星星,被当成了信号,与远在故乡的妻儿互报平安,织女在这里代指主人翁自己的妻子。白天,主人翁顶着太阳工作,因为自己是家里的栋梁,一定要努力工作赚钱,担心哪一天断了粮养不活妻儿。他不时会犯思乡愁,心心念念着妻子煮的饭菜香味。“黄口”泛指十岁以下儿童,也就是主人翁的孩子;糟糠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。在主人翁辛勤工作之后,终于接到妻儿的到来一家团聚。主人翁和妻儿在马来亚生活久了,享受着马来亚的美好景色,“风光”也指主人翁已经在马来亚过上了好的生活,南洋的椰树婆娑起舞,马来亚的天气四季如夏,所以用“晴空万里”代指这里的天气美好,主人翁的孩子与各族同胞也一起玩乐,相处融洽。Part 2 C2 的第一个部分,用了福建话 tauke(老板),配上本土民族的传统饮食 (kopi o=黑咖啡,gao 是福建话的“浓厚“,Nasi lemak=马来人的椰浆饭,dapao =打包,Roti Canai=印度人的甩饼),显示三大民族在马来亚的生活习惯,除了要显示主人翁在马来亚沟通没有问题之外,同时也显示主人翁的生活已经是不愁吃喝的。最后,主人翁和家人在马来亚世世又代代,已经没有想要回家乡的意愿,而在马来亚落地生根,儿孙满堂。
由于曲的 chorus 部分较高昂,整首歌便都以 a 作为押韵,以便唱起来能够尽情发挥,把情绪推向高点。Part 1 主要是描述主人翁漂泊到南洋的初期,带着遗憾和思念离开故乡,到全新的地方打拼,Part 1 的 Chorus 带有不安的情绪,因为主人初来报到。Part 2 从思念转成一家团圆的开心,同时也因为跟邻居和谐相处而有了留在本地,落地生根的念头。Part 1 C2 用了马来语和福建话,显示两种不同语言上的冲击,Part 2 C2 虽然也是用了福建话和 马来语,但要带出的是文化上的融合。